新闻中心
会计知识 电脑知识 学习交流
会计核算的提前条件有哪些
浏览次数: 日期:2024-01-16

会计对象的确定、会计方法的选择、会计数据的收集等,都是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的基本前提。那么会计核算的提前条件有哪些呢?让我们一起来看看。

1. 会计主体

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具体单位或组织。在会计主体为前提下,会计应当以企业发生的一切交易或事项为对象,记录和反映单位本身的经营活动,界定会计主体前提。

会计处理的业务和事项,可以限定其范围。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是有区别的。

还有一点需要注意: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不同。一般来说,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,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。

2202251659263366697.jpg

2. 持续经营

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继续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。

一个企业是否继续经营,在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有很大的差异。假设企业将继续以目前的规模和状态经营,而不会倒闭或大幅减少经营。明确了这一基本前提,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方法。

需要注意的是,任何企业都有破产和清算的风险。如果判断企业将不再继续经营,则应改变会计核算原则和方法,并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进行相应披露。

3.会计分期

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的持续经济活动划分为固定期间。

在会计分期的前提下,会计应当划分会计期间,分期结账,编制财务会计报告。会计期间分为年度、半年度、季度和月度。

年度、半年度、季度、月度按照公历确定。半年度会计、季度会计和月度会计称为中期会计。

4. 货币计量

货币计量是指在会计处理过程中使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,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状况。

在币种计量的前提下,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,企业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要收付货币的,可以选择其中一种作为记账货币,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。



会计人员需要知道哪些工作常识